1. 茶葉的評級標準
茶葉的等級是根據(jù)國家標準《茶葉感官審評室基本條件》對茶葉的條索外形、色澤、整碎、凈度、內質、香氣、滋味醇厚度、湯色、葉底來分類。審評茶葉的優(yōu)劣,目前仍然以感觀為主,理化檢驗為輔。
一般分為特級、一級、二級、三級、四級、五級等,有的特級茶還細分為特一、特二、特三等。
等級越高越好,主要看自己的消費水平
2. 茶葉的評分標準
評判標準如下
評判規(guī)則 :堅持客觀、公平、公正、公開原則,實行密碼審評票決制。審評人員每人一票,單獨計分,以總得分的高低決定獲獎名次。
公證:茶王賽一般應聘請公證機關參與,實施全程監(jiān)督,并對評比結果作出公證評價。
參賽茶樣
1、所有參賽茶樣的原產(chǎn)地必須在安溪縣境內。
2、 參賽茶樣為凈茶,重量2.5公斤—6公斤。
3. 茶葉的評級標準是什么
特級茶葉和一級茶葉的差別有:
1、茶葉是分等級的,特級肯定比一級好。等級越高茶葉的品質越好。品質高顏色越綠,香氣越濃,茶葉越耐泡。
2、茶葉等級有國標、地方標準、企業(yè)標準,相比其他地方產(chǎn)的綠茶、普洱茶等,福建產(chǎn)的烏龍茶等級標準更為明確。濃香型和清香型鐵觀音茶葉可細分為“特級”“一級”“二級”“三級”等,國標還對每一品種和分級設了實物樣。而烘青茉莉花茶和炒青茉莉花茶可分為“特級”“一級”“二級”“三級”“四級”等。龍井茶可分為“特級”“一級”“二級”“三級”“四級”和“五級”。
3、消費者可根據(jù)茶葉形狀、顏色、香味、茶湯等項目判斷等級。例如按國標標準,清香型鐵觀音特級產(chǎn)品應為條索緊結、重實、香氣清高、持久、滋味清醇鮮爽、音韻明顯、湯色金黃帶綠、清澈。但等級標準如果只有文字描述、對茶葉品鑒并不十分精通的消費者來說、“特級”“一級”之分仍讓人糾結。
3、級別的差異不是因制作方式與茶葉不同而不同。當然,加工水平的高低與茶樹品種的不同對茶葉的級別也是有一定的影響。另外,茶葉采摘的標準不同,季節(jié)不同也對級別有影響。4、再者,不同的茶葉評級的方式也不同,如綠茶,外形分占的比例較高。而烏龍茶,香氣與滋味占的分較高。
4. 茶葉的評級方法
不同的茶,有不同的等級評定標準. 例如:
龍井:分13個等級,即特級1—3等和1—10級。實際上現(xiàn)在9、10兩級已不再生產(chǎn)。一般特、1、2、3級為高級龍井,4~6級為中級龍井,7級以下為低級龍井。級別越低,炒制時鍋溫越高,投葉量越多,炒制手勢也越重。
茶葉,指茶樹的葉子和芽。 別名茶、槚(jiǎ),茗,荈(chuǎn)。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綠灌木茶樹的葉子,以及用這些葉子泡制的飲料,后來引申為所有用植物花、葉、種子、根泡制的草本茶,如"菊花茶"等;用各種藥材泡制的"涼茶"等,在中國文學中亦稱雷芽。有些國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葉而泡出的茶,如"水果茶"。
茶葉源于中國,茶葉最早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。但從春秋后期就被人們作為菜食,在西漢中期發(fā)展為藥用,西漢后期才發(fā)展為宮廷高級飲料,普及民間作為普通飲料那是西晉以后的事。發(fā)現(xiàn)最早人工種植茶葉的遺跡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遺址,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。飲茶始于中國。葉革質,長圓形或橢圓形,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,依據(jù)品種和制作方式以及產(chǎn)品外形分成六大類。依據(jù)季節(jié)采制可分為春茶、夏茶、秋茶、冬茶。以各種毛茶或精制茶葉再加工形成再加茶,包括分為花茶、緊壓茶、萃取茶、藥用保健茶、含茶飲料等。
茶葉中含有兒茶素、膽甾烯酮、咖啡堿、肌醇、葉酸、泛酸等成分,可以增進人體健康。茶葉飲品-茶被譽為"世界三大飲料之一"。
5. 茶葉的分級標準
不同的茶葉等級分類辦法也是不同的,茶葉的等級是根據(jù)國家標準《茶葉感官審評室基本條件》對茶葉的條索外形、色澤、整碎、凈度、內質、香氣、滋味醇厚度、湯色、葉底來分類。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茶葉的等級劃分。茶葉的等級劃分,由高到低依次為:特級、1級、2級、3級....9級,特級:緊細、勻整、顯毫、勻凈、陳香濃郁、濃醇、紅濃明亮、褐紅細嫩;
1、一級:緊結肥嫩、勻整、較顯毫、勻凈、濃純、濃醇、紅濃明亮、褐紅肥嫩;
2、二級:緊結較肥嫩、勻整、條勻較顯毫勻凈、濃純濃醇、紅濃、褐紅柔嫩;
3、三級:條索緊結、勻整、尚顯毫、勻凈、濃純、醇厚、紅濃褐紅尚亮;
4、四級:肥壯緊結、勻整、尚顯毫、有嫩梗、濃純、醇厚、紅濃、褐紅欠勻;
5、五級:條索緊實勻整、略顯毫、勻凈、純正、醇和、深紅、褐紅欠勻;
6、六級:壯實、尚勻整、褐紅、勻凈、純和醇和、深紅、褐紅欠勻;
7、七級:肥壯緊實、尚勻整、褐紅、勻凈、純和醇和、深紅、褐紅欠勻;
8、八級:粗壯、尚勻整、褐紅、勻凈、純和、醇和、深紅、褐紅欠勻、九級粗大尚緊實、尚勻整、褐紅、有梗、純和、平和、深紅、褐紅欠勻;
9、九級:粗大稍松、欠勻整、褐紅稍花、有梗。
10、通常來講,嫩度越好、含芽量越高的茶葉定級越高。
6. 茶葉的評級標準是多少
如何選購優(yōu)質茶葉 市場上有很多品種的茶良莠不齊,品質不一,而要選擇優(yōu)質的茶葉就要注意以下幾個步驟:(1)察看茶葉:首先要看一下茶葉的外形,不論檔次高低的茶葉外形都要勻整,不含非茶葉夾雜物;茶葉要干,拿到手里要唰唰作響,這樣的茶葉含水量低(2)嗅聞茶香:嗅聞香氣如何,是否清香或不同各類的品種香,是否有異味、焦味、酸味、雜味。(3)品嘗茶味:干嚼茶葉鮮爽濃醇,茶湯滋味以微苦中帶甘為最佳,好茶喝來甘醇濃稠、有活性,喝后喉頭甘潤的感覺持續(xù)很久。(4)分辨茶渣:看看喝完了的茶葉底,是否嫩黃明亮、比較均勻,不含雜質。 看色澤 、 聞香氣、 品茶味、 捏干濕還只是消費者對茶葉的初步判斷,最后大家還千萬不要忘了讓經(jīng)銷商出示一份國家質檢機構對茶葉質量檢測合格的報告。而消費者在看檢測報告的時候首先要注意看茶葉是否符合衛(wèi)生標準,是否有農藥和重金屬殘留,是哪個等級的茶。 教你“十大名茶“的鑒別方法近年來十大名茶也出現(xiàn)了很多假冒產(chǎn)品,以下是這些名茶的主要特征和識假方法。1 西湖龍井,產(chǎn)于浙江杭州西湖區(qū),茶葉為扁形,葉細嫩,條形整齊,寬度一致,為綠黃色,手感光滑,一芽一葉或二葉;芽長于葉,一般長3厘米以下,芽葉均勻成朵,不帶夾蒂,碎片,小巧玲瓏。龍井茶味道清香,假冒龍井茶則多是青草味,夾蒂較多,手感不光滑。2 碧螺春,產(chǎn)于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。銀芽顯露,一芽一葉,茶葉總長度為1.5厘米,每500克有5.8萬至7萬個芽頭,芽為白毫卷曲形,葉為卷曲青綠色,葉底幼嫩,均勻明亮。假的為一芽二葉,芽葉長度不齊 ,呈黃色。3 信陽毛尖,產(chǎn)于河南信陽車云山。其外形條索緊細,圓,光,直,銀綠隱翠,內質香氣新鮮,葉底嫩綠勻整,一般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,假的為卷曲形,葉片發(fā)黃。4 君山銀針,產(chǎn)于湖南岳陽君山。由未展開的肥嫩芽頭制成,芽頭肥壯挺直,勻齊,滿披茸毛,色澤金黃光亮,香氣清鮮,茶色淺黃,味甜爽,沖泡時看起來芽尖沖向水面,懸空豎立,然后徐徐下沉杯底,形如鮮筍出土,又像銀刀直立。假銀針為青草味,泡后銀針不能豎立。5 六安瓜片,產(chǎn)于安徽六安和金寨兩縣的齊云山。其外形平展,每一片不帶芽和莖梗,葉呈綠色光潤,微向 上重疊,形似瓜子,內質香氣清高,水色碧綠,滋味回甜,葉底厚實明亮。假的則味道較苦,色比較黃。6 黃山毛峰,產(chǎn)于安徽歙縣黃山。其外形細嫩稍卷曲,芽肥壯,勻齊,有鋒毫,形狀有點像雀舌,葉呈金黃色;色澤嫩綠油潤,香氣清鮮,水色清澈,杏黃,明亮,味醇厚,回甘,葉底芽葉成朵,厚實鮮艷。假茶呈土黃色,味苦,葉底不成朵。7 祁門紅茶,產(chǎn)于安徽祁門縣。茶顏色為棕紅色,切成0.6至0.8厘米,味道濃厚,強烈,醇和,鮮爽。假茶一般帶有人工色素,味苦澀,淡薄,條葉形狀不齊。8 都勻毛尖,產(chǎn)于貴州都勻縣。茶葉嫩綠勻齊,細小短薄,一芽一葉初展,形似雀舌,長2至2.5厘米,外形條索緊細,卷曲,毫毛顯露,色澤綠潤,內質香氣清嫩,新鮮,回甜,水色清澈,葉底嫩綠勻齊。假茶葉底不勻,味苦。9 鐵觀音,產(chǎn)于福建安溪縣。葉體沉重如鐵,形美如觀音,多呈螺旋形,色澤砂綠,光潤,具有天然蘭花香,湯色清澈金黃,味醇厚甜美,入口微苦,立即轉甜,耐沖泡;葉底開展,青綠紅邊,肥厚明亮,每顆茶都帶茶枝。假茶葉形長而薄,條索較粗,無青翠紅邊,葉泡三遍后便無香味。10 武夷巖茶,產(chǎn)于福建崇安縣。外形條索肥壯,緊結,勻整,帶扭曲條形,俗稱“晴蜒頭”,葉背起蛙皮狀砂粒,俗稱“蛤蟆背”,內質香氣馥郁,雋永,滋味醇厚回苦,潤滑爽口,湯色橙黃,清澈艷麗;葉底勻亮,邊緣朱紅或起紅點,中央葉肉黃綠色,葉脈淺黃色,耐泡6至8次以上。假茶開始味淡,欠韻味,色澤枯暗。 如何識別真假苦丁茶 記者在市場上做了個試驗,發(fā)現(xiàn)不少消費者都會把顏色較綠的看為是新鮮的、上乘的茶。而顏色較暗的是陳茶、不好的茶。其實不然,要辨別真假苦丁茶要注意以下幾點:質量比較低劣的苦丁茶外形比較粗糙,顏色比較綠,但有一種刺眼的反光,沖泡時顏色馬上變得很綠,湯色也比較渾濁,而因為它含有一定的糖份,所以葉子會很快的張開。質量上乘的的苦丁茶外形比較勻整,顏色稍微暗一點,但有一定的潤度。沖泡時湯色清澈明亮,因為含糖少,所以葉子會慢慢打開
7. 茶葉評定標準
一般茶葉的等級劃分是由高到低依次為特級、1級、2級、3級....9級,有的還有10級。紅茶等級的劃分是禮茶、特茗、特級、一級、二級、三級、四級、五級、六級、七級
8. 茶葉的評級標準有哪些
大宗綠茶的分級標準
一級:一芽兩葉一芽兩葉占比50%以上,一芽三葉占比不超過30%,其它不超過20%
二級:一芽兩葉及一芽三葉初展一芽兩葉占比20%左右,一芽三葉占比50%左右,其它不超過30%
三級:一芽三葉一芽三葉初展15%左右,一芽二、三葉40%左右,其它不超過45%。
名優(yōu)茶等級區(qū)分
特級(精品)
芽頭比葉片長,芽長于葉(或者說芽頭比葉片高),梢長不超過3厘米,一芽一葉初展大于等于70%(部分地區(qū)部分茶葉要求更高,一般要大于等于90%),一樣兩葉初展小于30%
一級
芽與葉等長,一芽一葉初展大于20%,一芽兩葉初展小于等于70%
二級
一芽兩葉大于等于70%,一芽三葉初展小于30%。
9. 茶葉等級國標
茶葉等級劃分標準:
特級:緊細、勻整、顯毫、勻凈、陳香濃郁、濃醇、紅濃明亮、褐紅細嫩;
一級:緊結肥嫩、勻整、較顯毫、勻凈、濃純、濃醇、紅濃明亮、褐紅肥嫩;
二級:緊結較肥嫩、勻整、條勻較顯毫勻凈、濃純濃醇、紅濃、褐紅柔嫩;
三級:條索緊結、勻整、尚顯毫、勻凈、濃純、醇厚、紅濃褐紅尚亮;
四級:肥壯緊結、勻整、尚顯毫、有嫩梗、濃純、醇厚、紅濃、褐紅欠勻;
五級:條索緊實勻整、略顯毫、勻凈、純正、醇和、深紅、褐紅欠勻;
六級:壯實、尚勻整、褐紅、勻凈、純和醇和、深紅、褐紅欠勻;
七級:肥壯緊實、尚勻整、褐紅、勻凈、純和醇和、深紅、褐紅欠勻;
八級:粗壯、尚勻整、褐紅、勻凈、純和、醇和、深紅、褐紅欠勻、九級粗大尚緊實、尚勻整、褐紅、有梗、純和、平和、深紅、褐紅欠勻;
九級:粗大稍松、欠勻整、褐紅稍花、有梗。
10. 茶葉等級評定
茶葉的級別劃分:宮廷/特級/1級/2級/3級....9級,有的還有10級
特級:緊細、勻整、顯毫、勻凈、陳香濃郁、濃醇、紅濃明亮、褐紅細嫩;
一級緊結肥嫩、勻整、較顯毫、勻凈、濃純、濃醇、紅濃明亮、褐紅肥嫩;
二級緊結較肥嫩、勻整、條勻較顯毫勻凈、濃純濃醇、紅濃、褐紅柔嫩;
三級條索緊結、勻整、尚顯毫、勻凈、濃純、醇厚、紅濃褐紅尚亮;
四級肥壯緊結、勻整、尚顯毫、有嫩梗、濃純、醇厚、紅濃、褐紅欠勻;
五級條索緊實勻整、略顯毫、勻凈、純正、醇和、深紅、褐紅欠勻;
六級壯實、尚勻整、褐紅、勻凈、純和醇和、深紅、褐紅欠勻;
七級肥壯緊實、尚勻整、褐紅、勻凈、純和醇和、深紅、褐紅欠勻;
八級粗壯、尚勻整、褐紅、勻凈、純和、醇和、深紅、褐紅欠勻、九級粗大尚緊實、尚勻整、褐紅、有梗、純和、平和、深紅、褐紅欠勻;
十級粗大稍松、欠勻整、褐紅稍花、有梗。